王世福 | 城市设计之“计”
新年乃至新春之间,城PLUS将推出关于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的系列文章。
首篇是华南理工大学王世福教授对于“城市设计”的理性“计较”,讨论我国城市设计当前的缺失和目标导向,并从城市设计范型、设计制度、设计教育等几个方面提出完善城市设计工作组织体系的主要方向。
本期二条文章《深圳:迷人的城市设计》,则从人的体验、心理、情感等角度,解读了深圳如何以持续设计的方式,将设计智慧转化为城市特殊的历史感。
“城市设计”作为一个话题,在最近一段时间里非常充分地被政界、学界、业界关注和讨论着。一个特别的原因是党中央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了十九大会议,明确提出了一系列以“新”为显著特征的顶层纲领,新时代新矛盾的新论断,要求各行各业都需要尽快领悟和学习。城市设计至少与美好生活、美丽中国、充分发展、城市双修、城市风貌等相关,“城市设计工作”也经由住建部启动城市设计试点而成为规划管理部门的一项专门事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轮城市设计工作受到的重视,尤其是其来自政府方面的强调,大致是缘起于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公报》中的政治浪漫主义,“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文艺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一时引起规划建设业界内外的热议。
2015年12月20日,时隔37年再度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
2016年2月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建筑水平,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
——这一系列顶层文件,加上住建部在海口试点的城市“双修”工作,使城市设计工作受到了极大重视,并被期待为解决城市景观风貌管控问题,提供更高品质城市空间环境的一种“专业”药方、甚至更深刻的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实际上,这种重视是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反思,而聚焦点在于承载城市发展的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明确指出城市这个“短板”的存在,其实质是城市的生活空间和生态环境品质与经济增长并不匹配,社会进步和文化弘扬也与城市化进程存在相当的不匹配。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短板”如果不予以解决,将影响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http://www.ubpa.com
“设”与“计”之得失
设计城市字面上是从城市设计倒过来的,但是动宾结构却被强化出来了,而且突出了设计作为谋略的底意。
计,谋也,原意可能是一种打仗中的创意,动作偏向机密、诡异、伪装等,故意性很强;结果是占领、消灭、逞强等,目的性很强。但军事一般涉及双方甚至多方,结果也各有输赢,虽然崇尚成王败寇,但也说明了用计有成功,也有失败,并非那么简单的创意后的行动。由此,我就反思:我们设计的城市是否有失败的 47 32142 47 15231 0 0 3075 0 0:00:10 0:00:04 0:00:06 3075?
基于近几年对于城市的观察,我的总体感觉是:中国城市已经具备了很多成功的局部,但很难说有整体成功的城市。深圳、杭州以及成都等城市的崛起及其对于传统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再定义,是具备某种通往更成功城市的启发价值的。这里,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美好生活品质被凸显出来了。城市设计是否有用,除了局部精致的地标区域,还可以从一座城市的日常生活空间品质中看到、感受到;可以从一座城市的建筑是否有地方性或设计感来评价,还至少有一种考察方式是看所谓的“专业知识”是否服务于城市生活。相比于城市规划的政策性与系统性、建筑设计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城市设计具有更易懂性,也更接近城市与社区的日常需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设计范型
王建国院士作为城市设计的领军人物,去年最重要的理论观点是有关城市设计范型的,他归纳出城市设计四代范型,即:
第一代:传统城市设计
第二代:现代主义城市设计
第三代:绿色城市设计
第四代:数字化城市设计
王院士同时更具自信的告诉同行们,中国在大尺度城市设计中运用数字化方法,已经具有世界领先的状态了。确实,东南大学的城市设计团队近年在总体城市设计、大数据支持大规模大尺度的空间感知和把控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编制和研究实践,整座城市以总体城市设计方法进行空间形态可视的解释,对于这个尺度被传统城市总体规划覆盖的状态形成了有力的冲击,可谓是中国城市设计面对中国城市化大规模快速物质化进程的积极创新应对。
图片来源:城市数据派
设计制度
另外一个值得指出的中国城市设计经验是,国内一线城市因为拥有强大的专业精英队伍,通过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的设计控制,已经以建成实例提供了一系列在中国可行的城市设计管控方法,包括广州的珠江新城、东莞的松山湖中心区、深圳的大梅沙和福田中心区、上海的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天津的文化中心地区等。
同时,各地还在进一步开展更加精细化、品质化为特征的城市设计工作,包括广州以地区总规划师制度在琶洲西区建立衔接行政许可与设计创作的平台,强调通过城市设计获得地块开发与城市整体更好的关系,以及地块开发的建筑创意与城市整体公共空间更好的协调和融合,广州国际金融城、白云新城等城市重点地区也建立了类似的工作制度。这种城市设计制度创新对于开发利益与城市公共利益的协调,开展了相当积极的尝试,在实践层面呈现为“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理论的中国实证。
广州珠江新城
设计教育
中国的建筑院校中,城市设计作为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桥梁性教学内容,一直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各校采取了不尽相同的方法来实施教学。规划专业每年将城市设计设置为全国大学生竞赛的主题,建筑学高年级和毕业设计中也有相当比例的城市设计训练,三个学科的研究生都可以城市设计议题作为学位论文研究内容。非常值得期待的是,未来城市设计的方法训练和理论研究应该更多地源于对中国丰富的城市设计实践的总结、归纳和凝练,形成基于中国、用于中国的中国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延伸阅读:
· · ·
作者丨王世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感谢阅读/分享
关注“城PLUS”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中留言或发邮件至:
cheng+@szcaupd.com